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招考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测试题3参考答案


时间:2011-12-17 浏览次数:370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能力测验》高分强化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C 解析:1911年1


36、C 解析:本段的“私塾教育”、“经典”均与“现在的教育体系”相对应。根据第二句“希望经典能照亮人生的所有问题”,可推出“经典”与“现今生存状态”应是对立关系,故第一空不可用“厚望”,排除A;“出于对……的一种无奈”偏口语化,如要用“无奈”应去掉“一种”,排除B;“私塾教育”本来就与“现在的教育体系”相对应,因此用“延续”不妥,排除D;C项符合文意。

  37、A 解析:“羞羞答答”很明显从文意和搭配角度都不符,先排除;“无拘无束”与“携手对视”的要求相矛盾,也排除;“意犹未尽”指结束之后仍然不尽兴,还想再来一次,很明显在文段中应体现的是进行时的感受而不是结束后的感受,因此填入“流连忘返”,答案为A。

  38、D 解析:根据文段首句的“寻租”和“****”,可知不是“精神”方面的诱惑,排除C项;“****”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权力,因此不是“权力方面的诱惑”,A项不选;比较B项和D项,“物质”比“金钱”更加全面,且可以与后句的“道德”前后对应,“金钱”则比较片面,不能涵盖“****”的内容。因此答案应选D。

  39、B 解析:本题干语句可直接排除C选项,很明显“都”在做的事不是“别出心裁”。“与时俱进”是指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争先恐后”比喻争着向前,不肯落在别人后面。分析文意,开头的两个“无论……还是……”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说明不同的人开始做相同的事,而没有体现出时代的要求或竞争的激烈,故用“殊途同归”最贴近文意,答案选B。

  40、B 解析:第一空,“源自西方”与“私塾”明显是相对关系,迅速排除A项;“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后者比前者语气更为强烈,且“循序渐进”与后句“逐级注入”相对应,比“因地制宜”更贴切,故答案选B。

  41、A 解析:“下里巴人”是常被误用的成语,并不是指一类人,而是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因此首先排除C项;“轰轰烈烈”是英雄的特点,“疯狂追逐”是探险者的特点,但“骄横跋扈”不是统治者的特点,B项不选;“凡夫俗子”泛指平庸的俗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村野匹夫”旧指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前者更能与“明星”相对应;且“位高权重”只是统治者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其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用“呼风唤雨”更能与下文对应联系,答案选A。

  42、C 解析:“传统节日文化感”与“灭绝”搭配不当,排除A项;“被……商业氛围所非议”同样属于搭配不当,排除D项;“消亡”再被“排斥”属于逻辑错误,应先“淡化”再被“取代”,故答案为C。

  43、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选出最佳答案。“惊艳”不能直接搭配名词,排除A项;文段的感情色彩不含贬义,故“害怕”考验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是非曲直”指对事理的评断,包括了事情的对或错、有理或无理,“抨击”的对象只是不好或不对的方面,排除D项;B项代入各空都符合文意,为正确答案。

  44、A 解析:根据后文描述,第一空和第二空应该是体现“狂欢”和“寂寞”的区别虽大却难以分辨,符合文意的只有A项和B项;再根据逻辑关系来看,第三空应体现出“区别”的含义,很容易可以选出“分离”而不是“结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5、A 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根据后文的内容我们可知“人类的脆弱”是因为不熟悉、不理解,缺乏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这都是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的,故“人类的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而正因为最原始的无知导致了历史进化过程中的“被形形色色的玄学牵着鼻子走”;而根据“将灾难与灵异事件联系到一起”可知第二空填“杞人忧天”合适。本题选A。B、C、D都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可一一排除。

  46.C 解析:从总结性的关联词“所以”可知,这道题的主题句是最后一句。 C项是主题句的精简与压缩。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主题句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出主题句。

  47、C 解析:文段的首句即点明“球迷比球队成长得快”,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都是“球迷比球队成长得快”导致的结果,并总结出中国球迷的悲剧是“揠苗助长”的悲剧。关联词“所以”表明尾句才是文段的主题句。尾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球迷对球队的热爱以及国人对足球的关注。C项正是文段的主题句,文段强调的重点。本题正确选项为C。

  48、B 解析:文段首先讲述中国的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播出这一现象,然后说明中国通过美国的国际化媒体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宣传自己,接着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但”强调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主要受众是美国及美国民众,即中国更加重视在美国民众中的宣传,其言外之意是中国希望在美国民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由此可知,B项为正确选项。A项,文段并没提及;C项,双重意义是指中国既可以通过国际化传播渠道宣传自己,还能改善自己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与文段侧重点不符;D项,属于文段中的字面含义。故排除ACD。

  49、D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了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但是由于资金等问题,还不能提供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而文化产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得依靠公共财政的拨款,这就涉及到文化体制的改革。而最后一句中的“双轨”则是指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文化体制改革。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双轨”的表达。本题正确选项为D。

  50、C 解析:文中首句表达一种现象,即正义观支配着立法,接着讲如果正义观没有相互制约,就会导致制定的法律不能适应现实社会,最终给社会带来灾难。即作者呼吁支撑立法的几种正义观必须相互制约。符合作者意图的是C。

  51、D 解析:文段前两句的论点是知识,第二、三、四句讲的是美德与知识、智慧的关系。最后一句是从反面论证美德和智慧的关系。故文段的关键词分别是:知识、美德、智慧。D项为正确选项。

  52、C 解析:文段首句即提出学术假设与“社会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联系,接着尾句就指出后人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深受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这也是作者想表述的核心观点,并不涉及引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项用来支持作者的核心观点;BD两项都是对文段的引申。故排除ABD。

  53、C 解析:这道题目的行文脉络是总——分——总,首句提出“孔子是中国的文化符号”这一论点,接下来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最后一句又重申了观点:孔子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而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因此综合首尾句的内容,C项恰好是主题句,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对主题句的解释说明。注意A项,“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54、B 解析:文段用首句引出问题,即除了“大国平衡”和“欧洲智慧”,欧洲对中国还有更加深远的影响,接着用转折词“事实上”承接首句,又用“因此”引出文段讨论的重点,即主题句——“仔细研究欧洲早年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以及市场经济的各种模式,对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B项是主题句的同义替换,故B项为正确选项。从首句可以立刻排除CD两项,A项并不是文段谈论的重点。

  55、D 解析:本题围绕麦田怪圈展开了论述。A项,明显偷换概念,将“麦田或其他农田上”偷换成“麦田上”;B项,文段说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最早引起人们注意”,而非“最早出现时间”;目前关于麦田怪圈的形成原因,还处于争议之中,所以C项的说法错误,D项的说法正确。本题正确选项为D。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