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正文

2017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中国制造与创新型国家


时间:2017-05-14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浏览次数:389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2015 年5 月19 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

.2015 年5 月19 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一时之间,“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4.0”成为激动人心的热词,受到举国关注。

在这项规划框架中,指导思想是创新发展,主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还有“三步走”的战略:到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指的是进入第二方阵的行列;到2035 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指的是介于德日之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相对于德国工业4.0,我国的“四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基础技术-还是一大短板。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强,实际上是价值链不赚钱,这导致外汇消耗大。质量出现问题,是因为技术不行,这导致产品的市场形象不佳。竞争力不强也是技术问题,使得一方面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不得不利用比较优势,这导致整个产业结构偏向资源消耗型,钢铁就是这样。

工业或者制造业,不但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消费品,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工具,比如机床。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产业结构甚至是世界格局的变动,更不用说制造业还要为国防建设提供武器装备。所以,制造业是皮,服务业是毛。制造业是主体,要强国富民,必须发展制造业。

发达国家也有这个认识。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 也确实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比如,美国2009 年推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10 年又推出“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 年推出“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AMP)”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 2012 年推出“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此外,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都出台了各自的计划。

从短期来看,美国的制造业回归确实是为了拉动经济,恢复就业。但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因为制造业的外流,美国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影响甚至下滑,为此,美国推出计划要继续保持制造业的创新领导力。

同时,印度、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包括我们的周边国家,都在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发展。中国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所以,“战场”的争夺呈白热化。大家都开始聚焦于此, 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增强。

从国内形势看,中国步入新常态,以中高速增长和结构的持续优化为主要特征,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明显放缓。过去那种依靠要素投入来实现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时不我待。所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

从技术大势来讲,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导致制造模式理念、技术体系、价值链发生重大变化。规则改变了,意味着“战场”也可能转移。我们已经错失了前几次工业革命,这一次必须抓住。

中国将从模仿组装全面转向自主创新,我们跟对手已经越来越接近,没有什么可模仿的了,所以重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体系是我们必过之坎。这个坎不迈过去,就难以成为制造业强国。所以说, 这十年就是要扎实打基础,在互联网热的背景下进行冷思考。

2. 如何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路在何方?中国企业又如何挑起创新大梁?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作客《时代问答》时提出,要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方式,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科技创新。

主持人:到底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洪银兴:我觉得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式。过去我们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依靠资源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现在要转向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的方式,我想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创新型国家。

主持人:世界上哪些是公认的创新型国家?

洪银兴:目前创新型国家最典型的还是美国。以硅谷为例,它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业都走在前面。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赖于资源,而是依赖于科学技术、依赖于人才,同时这个国家不仅仅GDP 总量高,更重要的是它的附加值更高。除此以外,韩国、日本这样一些国家,在我看来它的创新型国家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

最早提出创新理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 包括发明一个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技术、发现一个新市场、采用一个新的企业组织制度,等等。大家特别关注的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有些产品并不可能永远在产品上创新,就像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再去创新,味道就变了,但是它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创新的,它的广告模式是可以创新的。所以我觉得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

我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好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原来比较多地强调技术创新,我现在使用的是科技创新,一字之差实际上反映了创新模式的改变。科技创新意味着创新的源头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把科学发现新成果转化为新技术,从而来推动技术进步。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要我们往研发环节延伸。

主持人:看了韩国这十年发展,韩国的创新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洪银兴:韩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科技强国,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一个创新主体的问题。我们说发展创新型经济,要发展科技创新,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它不仅仅是作为采用新技术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它要成为孵化、转化新技术的主体。比如三星, 它能够集聚一批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使科学最新发现转化为它的最新技术。

主持人:企业怎样成为创新主体?

洪银兴:这涉及到我们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认识。过去,中国许多企业我们说它是创新主体,但它基本上是等待着新技术给它去使用。而我们现在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企业要成为一个孵化高新技术的主体,而且要敢于在孵化新技术方面投资。

主持人:企业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洪银兴:在我们的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最缺乏的就是企业家,因为我们对企业家的定义就是强调他的创新。只有是能够创新的,而且是不间断创新的经营者才是一个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 企业家还应该成为科技企业家。我认为作为一个科技企业家主要是三个要素:创新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的趋势、了解市场。

主持人:政府、学术机构、科研机构他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洪银兴:我觉得创新要突出的是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或者讲协同创新。作为一个企业,它重要的是提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投资, 而且要提供市场的导向信息;作为科学家、大学、科学院,要把新的科学发现带到产学研平台上去,这两个主体要能够在产学研的合作创新平台上会面。作为政府,要对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支持。原因是任何一个创新成果,它都是有外溢性的,就是说它的创新成果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仅仅给这个企业的参与者,而是全社会都能得到的收益。

现在我们的问题就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所以大学的科学家要往前走一步,走到孵化新技术环节,企业家也要往后走一步,也不要只往前面进入市场,也要到孵化新技术阶段,大家走到一起去,在同一个平台上,同一个共同体里面一起去创新,就能解决好断层问题。

主持人:我听说国外有一句话叫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 非常鼓励创新文化。

洪银兴:我认为创新文化,除了允许失败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我想创新文化还有一个,要有耐心,这个创新它不是办一个乡镇企业,你今天花钱明天就把企业办起来,后天就产生产值。就像南京大学有一个教授,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机理,被常州千红制药老总发现了,给他支持,整整花了20 年,现在这一个成果已经完成临床阶段,这个企业也凭着这样一类新药上市了。这说明在创新上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有一种长远的眼光。

3. 真正的创新不是“管”出来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扶持出来的, 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

一个“放”字,恰如其分地表明了政府在构建创新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多年来,在经济社会的不少领域,政府的“一管就死” 已成为公认的弊病,在推动创新工作时也不例外。不久前,记者在做东北创新体系调研时,一名政府部门主管科技的处长向记者抱怨: 构建创新型城市、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等指标压到政府部门来,让他们无从着手,实在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样干的结果可想而知。而一名企业负责人则更简单明了地说,企业才是市场创新主体,政府不在市场一线,怎能告诉企业应该做什么创新。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创新驱动成为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一个主要抓手,而如何抓、抓什么,则需要仔细思量。目前,政府抓创新有多种形式:有的亲自下场当运动员,从立项到应用一包到底;有的当监督者,对企业和科研机构吆五喝六,甚至不时叫停;也有的喜欢搞得热热闹闹,找来企业和科研机构,一起成立个平台或中心,之后杳无声息;还有的当甩手掌柜,出了钱什么都不问。实践证明,以上这些方式都不足取。说得严重一些,是不作为或乱作为,搞形式主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可谓是事倍功半。

政府在创新工作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是放手让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放开让群众自主创业,放心让市场和企业自主选择创新成果。放手不是不管,而是政府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在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维护创新规则、强化创新激励上。只有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才算是摆正了位置,做对了事情,也才能在推动创新时事半功倍。

还需要指出的是,光有理念还不够,还要把这种理念贯彻到推动创新的实际工作中去。某省近日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的政策,如提高对国有企业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改革完善政府科技项目招标制度等,就是实实在在的“放手”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完美结合的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4. 习近平重要讲话摘要:

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 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 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 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习近平就此提出5 点要求。一是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坚定创新自信,提出更多原创理论, 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二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 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三是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五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一、材料提炼

1.2015 年5 月19 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2. 在这项规划框架中,指导思想是创新发展,主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还有“三步走”的战略:到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指的是进入第二方阵的行列;到2035 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指的是介于德日之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3. 美国经过经济危机后要重新提振制造业,说明即便是在国外制造业仍是经济的核心和国力的根基。

4.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是必然选择,依靠要素投入的规模扩张难以为继。

5. 创新型国家是指其发展方式,不是由要素资源推动经济发展,而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地国家。

6. 过去建立创新型国家我们过于重视技术创新, 而现在要认识到根源在于科技创新。

7. 创新文化要允许失败,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并且要有耐心。

8. 真正的创新不是管出来的,是放出来的。政府要放手让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放手让群众自主创业,放心让市场和企业自主选择创新成果。

二、热点考查方式

题型考查:在综合分析类型的题目中,直接以创新为切入点问你怎么看。

考点考查:在“谈新生事物”和“谈对社会正向事件看法”考点中可能出现。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