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安招警 » 辅导资料 » 申论 » 正文

申论:必备理论政策


时间:2013-05-22 来源:公安招警考试网 浏览次数:71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到2020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 
  第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第三,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低碳经济,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第一,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第二,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第三,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第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第五,完善收人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渊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第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力。式多样化、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世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第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第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第三,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统筹兼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 
  (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第一.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第二.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六)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一,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要求各级党委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等本领。 
  第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严格要求、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第三.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第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正确行使权力为重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




公安招警考试

推荐图文

热门点击排行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