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招考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0年政法干警行政能力测试考试测试题参考答案


时间:2011-07-23 浏览次数:164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1. B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相邻数字之差为4,为等差数列,故空缺项应为25+4=29,故选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阅读理解

  16.C 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分为两层,前三句为第一层,指出工业界愿意参与碳汇交易,其商业性使降低碳排放的本意大为削弱;后两句为第二层,举例欧盟将实施的“碳排放封顶加交易”计划虽然已经做出了让步但仍遭到了指责。两层含义共同表明了通过碳汇交易来降低碳排放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他选项表述无误,但不是文段表达的重点。

  17.D 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介绍了气冰的成分以及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意在强调其对温室效应所起的巨大作用,接下来条件句引出主题,如果“气冰”被开采甚至是受到最小的破坏都将会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使地球升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B项不是文字的重点,C项的说法没有恰当表达作者的观点。

  18.D 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网上匿名的问题,通过阅读可知作者对网上匿名是持支持态度的,故排除A、C选项。在本段文字中,“要求公民携带证件构成了对自由的侵犯”并不是作者反对“每个购物者进商店都要出示身份证”的原因,因此,它也不是作者反对“把网络匿名定为非法”的理由,不是文段要说明的重点,故排除B项,本题正确答案选D。

  19.A 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各句之间似乎联系并不紧密,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以学生为本。文段第一句提出了论点,接下来着重论述原因对其进行说明。最后一句话用反证法进行论证。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

  20.D 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共两句话,根据关键字“同理”可知文段重心在后半部分,因此概括句意即为文段主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B 解析:细节判断题。本段文字介绍的是“预定论”,主要阐述的是宗教和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通过阅读可知,“预定论”认为是新教伦理导致了商人美德,即资本主义精神,故A选项正确,是对本段关系的最好概括;新教徒致力于创造财富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并以此证明上帝的存在,B选项说法错误;由第二句可知商人追求的是终极精神价值,财富只是工具,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也是全段文字字里行间支持的观点,故正确。

  22.C 解析: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首先介绍了全民医保改革的两部分内容,第二句话表达了两部分内容的关系,即第二部分内容是整个计划可能实施的条件,接下来阐述了第二部分改革实施困难很大,但必须实施的现实情况。故C项是对主旨的最好概括。A选项没有概括文段主旨;B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无中生有。

  23.D 解析:主旨概括题。本题较为简单,找到关键词“可见”,其后为结论性语句,从而可以迅速解题,各城市要想再吸引农民工回去支援经济建设就要在制度上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为他们提供公平可靠的生活平台与发展舞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D。A、B、C三项都是对个别语句的句意概括而非主旨。

  24.A 解析:意图推断题。本段文字第一句话表明大的危机中暗藏机遇,接下来说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往往占据发展制高点,并以英美为例进行论证;然后指出面对本次经济危机的情况,发达国家正在努力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两层文字共同表达了作者的一个意图:要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本题正确答案选A。本段文字固然关注了科技发展对于走出危机的作用,但通过作者的例证可知其倾向性,在这里科技是手段,抓住机遇促发展是目的,故B项排除。C项停留在对文字表面的理解,D项不是文段要表达的重心。

  25.B 解析:主旨概括题。找到关键词“而”,本段文字着重论述的是如今“短缺”的内涵,根据后面文字可知,现在的短缺是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们的相对高层次消费标准造成的,是一种“相对”短缺,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A、D选项不是本段文字的主要意思,C项概括不符合文意。

  26.C 解析:从“它”前面且离其最近的句子中寻找答案,选C。

  27.C 解析:A项错在“传统美学的哲学思考没有意义”,偷换概念,否定对象扩大化。原文只是说“对美的本质问题作无穷无尽的哲学上的思辨性探讨,没有什么意义”。B项“心理学美学侧重于对审美对象主题及内容的研究”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偏重于主体”,指的是审美者——人。对于D项,原文的意思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概括地给“美”下一个定义,很难准确、全面;而在“美”这个词的具体运用中,“美”的意义并不玄奥,是约定俗成的。文意说的是如何界定美的意义,而不是如何审美。

  28.B 解析:联系上下文,是在论说美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泛淡西方的审美风气。

  29.D 解析:错解指代对象。原文中“这种深入的研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分解性研究,D项理解为“现代西方美学对艺术美一致性的研究是深入的”,与文意不符。

  30.D 解析:哲学所面对的也只是部分问题,不能推出“只能……”的结论。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