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 » 事业单位考试 » 正文

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单位回归公益目标一是从明确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入手,理清政府和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


时间:2015-02-13 来源:事业单位考试网 浏览次数:142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单位回归公益目标一是从明确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入手,理清政府和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

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单位回归公益目标一是从明确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入手,理清政府和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
第一,要“政事分开”。

从原则上明确政府“管理”和“举办”职能相对分离,明确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是管政策、管规则、管监督。事业单位应是独立法人,拥有法定自主权。要对事业单位出资主体的政府、被授权为举办者的业务主管部门和作为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三者之间的职责关系作进一步界定,事业单位由理事会进行民主管理,主管部门只承担举办者职责,不再直接通过行政手段参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实现“所有者”和“管理者”有效分开。通过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对分离、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确保事业单位的法人自主权,切实维护所有者、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权益,进一步确保公益目标最大化,促进公益事业有序发展。

第二,要“事企分开”。

将具有竞争性、营利性的服务交给企业和市场,以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维护市场的开放性、公平性和竞争性。同时从税收、资金使用政策等方面限制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逐步缩小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范围。第三,政府仅“保基本”。

基本公益服务具有不宜市场运作、社会力量不愿介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社会公平公正的特点,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是政府必保的内容。非基本公益服务则体现了多样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需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要由社会和市场提供。

二是从提供公益服务形式入手,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我国现行体制看,政府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体,但并不表明政府将包办公益事业。从计划经济时期经验看,政府包办干预太多,既管不了,也管不好。从当今世界公共治理分散化趋势看,国外承办公益事业单位已包括专门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公共部门机构、松散型公共机构、附属组织、自主型政府机构等,政府主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达到公益目标。而我国仅由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的模式太过单一,既容易形成垄断,产生收入分配不公平,又阻碍了提升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进程。借鉴国外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我国民间公益组织日益成熟、公益活动收效良好的情况下,政府应顺势而为,及时在提供公益服务领域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和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直接举办或捐资助办,也可采取合同外包、特许经营、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服务,促进公益服务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不断扩大公益服务的供给总量和供给品种,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益服务需求。

推荐图文

热门点击排行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