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各地考试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招考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08年山东省《行政能力测试》考试试卷练习题


时间:2011-07-08 浏览次数:150  【华夏培训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1、运动这个词,两个字都含有一个云,而且,云开始走了就是运,云跟力挨在一起就动了。动是云朵的自然状态,所以歌唱天边飘过


2、“情趣”的“趣”字初一看,说的是兴趣爱好。然而,《列子.汤问》云:“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古人又说:“但使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显然,这“趣”字就是志趣、情志。“志”与“趣”本可以互联一起。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思包含其中。还有“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欲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去)一个和谐世界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B、低落的意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

  C、人的健康情趣,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

  D、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意志培植高洁的情趣

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日期:2007-03-08 作者:盛邦和 来源:解放日报

  国家总要提倡好风气,好风气的形成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教育干部,要教育民众,首先是教育干部。“风,发乎情”,“发乎情,民之性也”。这里不妨“转译”一下:社会的好风气乃以“情趣”的端正为发端,最终以人民的要求为检验的标准。

  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希望上海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意气风发地团结带领上海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在当前,树立良好作风,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防止资本对权力的侵蚀,要顶得住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而要顶住这些诱惑,必须解决好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问题。1963年,毛主席曾撰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那么今天,我们又需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的健康情趣是从哪里来的?

  说到“情趣”,那么“情趣”到底是什么意思?“趣”字初一看,纯然是生活面的词,说的是兴趣爱好。然而,一个“趣”字却有太多解释。《列子•汤问》云:“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古人又说:“但识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显然,这趣字说的就是志趣、情志。“志”与“趣”本可以互联在一起。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多少贪官纷纷落马,“落”在一个****上,也“落”在一个“情趣”上。究其情趣的低俗,根本原因是“情志”的低落。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情志培植高洁的情趣,低落的情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

  中国传统提倡“贵在立志”。“修齐治平”是中国士子的人格链,因有“治平”的志向,故有“修齐”的关怀。这样的思想纵有一百个理由去批评,历经时代的淘洗,竟也留下闪光的瑰宝。守护它的人,有的就成了创制新文学的先锋,呵护“旧”道德的典范。为了国强民富新目标的追求,有志之士又将民族心志作新的开廓,这就让人去感念李大钊如何绞架之下依然坚持“我们的主义”,方志敏用生命讴歌伟大的“清贫”。高尚的情志是民族大厦的承重墙,“承重墙”倒了,中国就要倒了!怕不怕?

  立志是“承继”的结果,要承继的是千年的民族传统,百年的革命传统。要是两个传统都丢失了,立志就成了空话。那么,拳拳在心的,也就是官途上日晋三级,财源上日进斗金,生活上日夕笙歌。有这样的“志”,就有这样的“情”;有这样的“情志”,就有这样的“情趣”。这也是一条“人格链”,但它不会去提升人格,却会套牢人的脖颈,再一寸寸地抽紧。

  人的健康情趣,其实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如《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思包含其中。还包括了“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欲的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易言之为“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所谓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去)一个和谐世界吧?人总得有精神,因为有其真精神,才可能从“物”的世界攀援上“人”的世界,摆脱物欲的污浊,感受意义的清明。不幸沉落在“物”的世界中,抽拔不出,其结果,当然是情趣低下,情志失落,情操失守。

  讲作风问题,并非自今日始,现在为何又要特别提出“情趣”二字呢?过去,我们多是强调靠道德自觉自律,似乎只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立场,就会有良好的作风。但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两面人”,讲道理头头是道,论践行漏洞百出。其实,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感性的“动物”。这个感性就是“情”。“情”、“理”的组合,造就了人格。单单一个情,无以实现人格的完善,单单一个理,引致人格的缺陷。中国儒家走到宋代,树起“理学”的系统,专拿一个“理”字统辖世界,结果人心委顿,国运憋屈,后来王阳明再立一个“心学”,既讲“天理”,也讲“人心”,中国思想渐次合乎“情理”。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了就要付之以“行”。知化为行,要有“情”来催动转化。“理”是发动机的硬件,情是燃料,没有了情,机器不运转,不可能有真知的实践与理性的实现。讨论“情趣”意义的时候,离不开对“情”的关注。当然,具体什么样的情趣,换言之什么样的精神生活,才真正契合当代中国人和中国政治,还需要更多的人文建构,远不能说答案已成竹在胸。

  阐说情趣,就要说到情操。如何理解情操的意义?它和情趣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有什么样的情趣,就会有什么样的情操,少见情趣高尚的人,情操失守。情操是要“守”的,这就是守望与呵护。因此情操也称为“操守”。情理未顺,情志未坚,情趣未正,其结果当然是情操失守。无论是情趣、情志、情理还是情操,都有时代性与社会性。不同的时代都有与那个时代相合的情趣观,同时也演绎出不同的对情志、情理与情操的看法。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承认社会运作的原动力是“自利主义”,市场经济依靠“理性经济人”以“自利”为杠杆转动不息。写作《国富论》的时候,亚当•斯密陷入了沉思,难道人类除原生态的自利性的动物性之外,就没有更高尚的利他性的人性了吗?为此他在《国富论》之后又出版了《道德情操论》。他想举起一个情操的旗杆,担当一个道德的向导,引导人们穿越昏暗的私欲“丛林”,小心地呵护心中的道德烛光。我们的时代胜过前人的时代,我们也步入了市场经济的“丛林”,我们更需要牢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的警戒,这是新时期人品的标杆、情趣的路标。

  《诗经》中有《国风》篇,“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是说,国家总要提倡好风气,好风气的形成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教育干部,要教育民众,首先是教育干部。“风,发乎情”,“发乎情,民之性也”。这里不妨“转译”一下:社会的好风气乃以“情趣”的端正为发端,最终以人民的要求为检验的标准。

©2015 hxp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2816号-1
华夏培训网唯一网址www.hxpx.com